Swiper Item
返回
歷史古蹟

「梅蔚」石刻

在舊九龍關石碑附近,矗立著一塊神秘的「梅蔚」石刻,其刻鑿時間已不可考。從物料(水泥)推測,這段歷史印記大約形成於20世紀初,承載著鮮為人知的過往。

學界對此石刻的歷史背景眾說紛紜。其中,著名歷史文化研究專家羅香林教授認為,「梅蔚」即今日大嶼山的梅窩。根據《新安縣志》記載:「官富山在新安急水門東,佛堂門西,宋景炎年間,御舟駐泊於此,並建有行宮……其前有山曰梅蔚,亦有行宮。」官富山為九龍群山的古稱,而大奚山不僅包括大嶼山,還涵蓋港島及周邊小島。追溯歷史,大奚山正是南宋官員李昴英的封地,這座「梅蔚」石刻是否為宋帝昺南逃時行宮的遺址,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。

相傳南宋末期,年僅七歲的宋端宗趙昰與其弟趙昺,在國舅楊亮節及多位忠臣護衛下南逃,輾轉落腳於福建、泉州、雷州等地,並曾在香港建立行宮。這一段歷史,也與宋皇臺的故事息息相關。景炎三年(1278年),宋端宗崩逝,軍心渙散,陸秀夫遂於碙州梅蔚(今香港大嶼山梅窩)擁立趙昺登基,改元「祥興」,成為宋朝末代皇帝。今天的宋皇臺石碑,正是為紀念皇帝到訪而設立,而傳說趙昺登基之地,或許正是梅窩、馬灣一帶。

古物古蹟辦事處於2007年12月正式確認「梅蔚」石刻為香港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,為後人探索宋朝歷史、地方文化及海上貿易遺跡提供重要線索。

Swiper Item

你也可能喜歡

天后古廟

舊九龍關石碑

「九龍關」石碑